明天,徐峥导演新作、讲述外卖骑手生活的电影《逆行人生》将正式公映。故事里的主角叫高志垒,曾就职于互联网大厂,奈何一夕之间被企业“优化”,当生活的重担真正降临,他再就业送外卖,在城市中奔波,一步步重建生活的信心。
扎实的走访融入《逆行人生》。
剧本创作前,主创团队走进上海全部16个区,寻访了上千名外卖员。编剧何可可与徐峥目的很明确,虽说许多外卖员与顾客有过“一面之缘”,但从接单那刻直至来到我们面前,这群赶时间的人走过怎样的路、等过几盏红灯,许多细节是点餐的人未必熟悉的。主创想从尽可能丰富的样本里提炼出外卖员生活的真实细节,细节总是故事的血肉。
主创也把这份“向上”的情感企盼放进彩蛋。片尾字幕,剧组走访过的骑手名字缓缓涌上,大银幕左侧滚动着的则是短视频里的骑手日常:风雨无阻有之,争分夺秒有之,他们中有人需要与生活的难题硬刚,但也有人会在闲情偶得时跳跳舞、弹弹琴。无论何种情绪,都是外卖员的日复一日;无论如何,倘若观众走出影院时能给努力生活的彼此一个好评,那便是《逆行人生》作为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份价值。
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上半年,我国的互联网外卖用户规模已超5.3亿人,其中单一平台的注册骑手就高达800万人。外卖员俨然是你我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,而我们,是否认真了解过他们的日常、倾听他们的心声?
此前,新片在北京、广州、上海等地点映时,被先睹为快的观众评价是“今年暑期档最贴近现实的一部作品”。在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、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看来,这份现实主义情怀不仅反映在电影的取景框始终聚焦生活、对准平凡的劳动者,可能还体现在由“外卖图鉴”观照到了每个与生活过招的普通人的愁与盼,“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多一分理解和善意的桥梁”。